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

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B

 

 

「即凡心頓顯果德」,我們現在在世間是凡心,用阿賴耶識。用阿賴耶識用哪兩個?就第六、第七,第七執著,第六分別。凡心就是六、七識,當然還有阿賴耶識裡頭的習氣種子,那是跟第六、第七連帶起來的。這些種子裡面有善有惡,帶動善的好,帶動惡的那就造惡業了,這個要小心謹慎。修大乘的人,惡的種子不能有,善的種子也不能有。為什麼?種子感應的是六道輪迴,惡種子感應三惡道,善種子感應三善道,都麻煩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所以,善惡都叫染業,它不是淨業。淨業裡頭善惡二邊都沒有,這兩個因都沒有,所以三善道、三惡道的果也沒有,你就超越六道了。

 

  一心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不在三善道,也不在三惡道,自自然然就超越了,妙在此地,我們要懂。念頭才起,馬上轉到阿彌陀佛,念頭是習氣,不起念頭你就成佛了,你當然起念頭,你是凡夫。可念頭只准第一個,第一個念頭起來,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,把這個念頭打下去,決定不能讓這個念頭相續,善念、惡念都不要相續。阿彌陀佛相續,念念是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!這不能不知道。所以,即凡心頓顯果德,你見到極樂世界,你見到果德了,你見到阿彌陀佛,見到果德了。

 

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 2012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4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如《疏鈔》云:齊諸聖於片言,越三祇於一念」,這兩句話說得好,蓮池大師講的。齊是看齊,就是平等的意思。諸聖是什麼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諸聖是指他們。就一句阿彌陀佛,就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平等了,阿惟越致菩薩。他們用的功夫用得多,走很多彎路,我們走直路,沒有想到這一句名號就通到阿惟越致,真通不是假通。越是超越,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,這是比喻。凡夫修大乘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,非常艱難,要很長的時間,是三大阿僧祇劫你才能修到阿惟越致菩薩。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,殊勝、微妙,一句佛號就能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阿惟越致,越三祇於一念。

 

  「極圓極頓」,圓是圓滿。這個法門是因果同時,不是有先後的,它同時的。當你以清淨、真誠、恭敬心念這句佛號,聲聲佛號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,跟極樂世界感應道交。所以,圓頓到極處,圓是圓滿,頓是快速。念念跟佛感應道交,念念不可思議,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。我學《法華》、學《楞嚴》、學《華嚴》,我統統丟掉了,為什麼?那是圓頓大法,很麻煩,我認真努力修學,一生未必修得成就。這個法門,我一生有把握,成就是平等的,為什麼不走近路?為什麼要迂迴?這是智慧的選擇。

 

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 2012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4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故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不但為本經之綱宗,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」。蓮池大師講得好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不但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整個淨宗法門,乃至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,這兩句是總綱領、總原則。佛的目的,出現在這個世間,目的就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怎麼幫助?必須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。破迷開悟,真正能把迷,究竟迷斷掉了,究竟悟開發了,只有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。古人講的,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當你見到彌陀,你就開悟了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這部經修行的綱宗就說到此地,後面還有詳細,很長很長。

 

  底下一段,「明趣」,趣是歸趣,我修學這個法門,將來能得到什麼?這叫歸趣。所以這個第四段叫明趣,說明歸趣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夫宗之所歸者名趣。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之所歸,在於往生極樂淨土,證三不退」。三不退,梵語叫阿惟越致。三種不退轉,第一個是位不退,你是聖人,不會退到凡夫;第二個是行不退,你是大乘菩薩,你不會退到小乘;第三個叫念不退,念念趣向無上菩提,你不會退到權教菩薩。這叫三不退,這就真的成佛了。三種不退轉,權教菩薩是十法界,十法界裡頭的佛、菩薩,也就是你絕對不會再退十法界了,當然超越六道太多了。

 

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 2012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4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們看下面這一段,「略明四土往生之相」。「夫淨土有四土:一凡聖同居土。二方便有餘土。三實報莊嚴土。四常寂光土。以下略說明四土往生之相」。先說凡聖同居土,請看一百八十四面倒數第六行,念老的集解。這些要懂得,這是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去,對極樂世界要做個詳細說明。凡聖同居土,大概我們去往生,多半都生在這個地方。為什麼?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,這叫帶業往生。雖然生凡聖同居土,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就不可思議了,這就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。我們也就是看到四十八願這幾願,我們才放下萬緣,一切法門統統放下,專修這個法門。為什麼?想想自己的根性,這個法門行,我能成就,別的法門沒有把握。

 

  這個要用智慧的選擇,我們以有限的時間,在這個世間壽命很短。年輕也不能說我還有多久的時間,不可靠,年輕人走的我們看到很多。三十五年前,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那個時候聽眾當中一半都不在了,有很年輕的,比我年輕的,都不在了。這說明什麼?無常,三十幾歲走的,四十幾歲走的,很多。所以,時間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寶貴的,其他都不重要,我們的時間不能浪費,不能糟蹋。時間什麼叫正用?一心念佛就是正用。分分秒秒都不要浪費,不要去想別的,什麼都是假的,什麼都是空的,於我不相干,我想它幹什麼?想阿彌陀佛,這於我最相關的,這最真實的。

 

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 2012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4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又此土之凡」,凡夫,「包括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三惡趣。而彼土同居則尚無惡道之名,何況有實。得往生者,不復更入三惡道,永離惡趣」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,只有人天兩道,修羅、羅剎,那邊都沒有。所以一切不善的,極樂世界統統沒有,這個地方我們不去,我們還到哪裡去?在這個世間受盡苦了,這一點很重要,只有吃盡苦頭的人,他才肯回頭。為什麼?他知道真正苦。所以現代這一代的人不知道苦。

 

我們這一代就很可憐,從小就流浪,跟日本人的八年抗戰,我們碰到了。抗戰爆發,我十一歲,八年打完了,我十九歲,這個時間沒有過安定的生活。八年當中,在我記憶當中,一個地方住得最長久的半年,一般大概就是一個月、半個月就要走了。所以八年我走了十個省,全是走路,沒有交通工具。有錢的人家,養的有馬、有驢,可以代步;我們貧窮人家只有走路,赤腳穿草鞋,這種生活現在人無法想像得到。但是那個時候的社會,人心很善,看到我們這些小孩流浪都能照顧,所以我們有感恩的心。有吃過這些苦頭,受過災難,知道安定和諧的可貴。這些年來,正好這是一個甲子,科學技術發達,人們物質生活享受,個個人都在追求。把苦難的日子忘得乾乾淨淨,老祖宗的教誨、佛法也忘得一乾二淨,災難就會來了。這個災難來,將來的生活,如果科技被毀滅掉了,人要回歸到從前的生活狀況,日子怎麼過?這是應該要想到的。

 

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四集)  2012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