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為什麼不能解脫,自在得不到?我們的心不寂。寂就是清淨,你心裡有念頭,就不自在;有分別、有執著,你就造業《地藏經》上說得好,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,什麼都不要,常寂。釋迦牟尼佛要是要,你想想看,他多少弟子,在家弟子有十六大國王,大富長者不知道有多少,他要是要供養,誰不供養?誰不歡喜?不要,一分錢都不要。這示現什麼?寂,他得大自在。有錢,心就不定,總會想著這個錢怎麼用法,這麻煩,這找麻煩!這害你,它不是成就你。釋迦牟尼佛這個人真是了不起,不受你的怨害,你害不了他,他不要。他要的是一缽飯,一缽還不是一家的,你這家拿一口,那一家拿一口,一缽千家飯,不是你一家的。你們家吃剩的,多下來的,給一點點,他就要這一點。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寂就解脫,解是什麼?解除煩惱;脫是什麼?脫離生死,脫離輪迴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
寂就解脫,解是什麼?解除煩惱;脫是什麼?脫離生死,脫離輪迴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接受人的供養可不是容易事情。人家供養,你是三寶,供養你,希望他得福,你將來沒有真正修持,他得不到福,你得要還他。古人講的話有道理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這是麻煩事情,你看穿了、看透了,我們就不要了。
但是出家人,人家來供養是種福田,你又不能不接受。這一招我是學印光法師,這李老師教給我的,印光法師所有供養的錢,他摸都不摸,有人替他收,幹什麼用?專門印書。這老人教我們就做一樁事情,印書好,普度眾生。印出來,他拿去賣也好,為什麼?人家買,總會看,這書只要有人看,哪個人看,哪個人得度。所以他全用在這上面。拿這分供養建了個印刷廠,在蘇州報國寺,叫弘化社。那是印光大師創辦,供養他的全部都進入那裡頭。第二個,有災,有水災、旱災,這些災難老和尚知道了,也不能不問,也得表示一下,去救災。救災,從印經錢裡面撥出一點點拿去救災。實實在在講,印經布施是真正的救災,沒人懂,那是從因上下手。人都能讀佛經,都是好人,好人是有福報的人,福人居福地,好人居住的地方不會有災難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
災難是我們業力感召來的,心,貪瞋痴慢疑;意,怨恨惱怒煩;業,殺盜淫妄酒,搞這些。這些東西,你要天天做的話,哪有不遭災難的道理?接受佛陀的教誨,就能把這個東西斷掉,遠離開,就不遭災難了。所以真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佛菩薩,釋迦牟尼佛做了一輩子做給我們看,沒人看懂,也沒有人解釋。
下面,「光即般若德,智光遍照」。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《華嚴經》上佛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所以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是平等的。阿彌陀佛做出來給我們看,釋迦世尊住世八十年表演,我們看到了,得會看!諺語所謂「會看的看門道,不會看的看熱鬧」,看熱鬧不得受用,看門道得受用,問題是會不會。為什麼不會,看了一輩子都不會?煩惱習氣沒斷。他的六根有煩惱蒙蔽他,所以他看不到、聽不到,不覺悟,依舊是迷在財色名食睡裡頭,這就沒有法子了。這就是講了,對這些沒法子救的人,最後還有個方法,因果教育。教他看造惡因墮惡道,受三途的苦報、受三途的折磨,他害怕了,他驚醒了,這驚醒都有救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
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,都看念老的註解,倒數第三行。「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」,這是最容易得到的,我們每個人都有分。可是你要記住,你有分,怎麼樣才有分?把這個世間事丟得乾乾淨淨,你就有分;你在這個世間有絲毫的貪婪,你就沒分。在今天這個時代,建道場不是為自己,為自己的你沒分。建道場是為了什麼?是為佛做的、為正法久住做的,是為度一切眾生做的,行,這個沒有事情,你能生淨土;為我做的,我來居住、我來受用,沒分了。所以道場不要建得很華麗,為什麼?增長貪心,你捨不得離開。為什麼真正修行人不住廟?這是中國修行人都有這種認知,在廟的旁邊建個茅蓬。茅蓬多半什麼?自己蓋,在山上砍幾棵樹,搭個架子,砍茅草蓋在上面,蓋茅蓬。虛雲老和尚一生住茅蓬,距離寺廟不遠,一、二里路,二個華里就是一公里,所以它不太遠。為什麼?取東西方便,你要吃飯,要米、要油,這個常住那個地方去拿,一次拿個二、三天的,二、三天去取一次。柴火,山上去撿,燒個小爐子就行。住茅蓬的人,多半一天只吃一餐,他心清淨,他很省事。為什麼?為常寂光,跟這個相應。所以一個寺廟,多的時候有一百多個茅蓬,少的也有一、二十個,一、二十個是非常平常的。沒有別的,就是要與常寂光相應,決定不能夠跟貪瞋痴相應,跟貪瞋痴相應,沒有不墮落的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
決定不能夠跟貪瞋痴相應,跟貪瞋痴相應,沒有不墮落的。佛門也有一句諺語說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這是從前,哪些人下地獄?出家的人,佛門的、道教的。為什麼?路走錯了,都是莊嚴的宮殿。因為從前寺廟宮殿是皇帝建的,國家建的,富麗堂皇,建築比照皇宮。所以從前民間的房屋不能蓋黃瓦,那是犯法的,但是寺廟、道觀可以;不能用紅色的牆,這都是皇上的、皇家的,寺院可以用。比照皇宮來做,人貪戀,貪心一起來,就是三惡道去了。現在民主自由開放,沒人管這些事情,我看到很多寺廟真的建得富麗堂皇。在台灣造的,台灣的那個錢都是十幾億,二、三十個億建造的,我看到害怕!這些信徒、善信,把他們的錢拿來埋在地下,它不起作用;這個錢你要拿來弘法利生,幹多少事情!錢多了,建電視台,這個弘法效果最大,全世界都能收到。所以利用這些高科技做弘法利生的事業,自己居住的小道場愈小愈好,開銷小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
惑是迷惑,見是你的看法,你全看錯了,迷惑顛倒的看法,你要把這個放下,你才能入門,才是佛菩薩承認你,你是佛弟子,你是佛的學生。如果沒有做到,受了三壇大戒、九壇大戒也沒用處,佛菩薩、護法神不承認你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我們自己要以為我受了大戒、受了菩薩戒,我什麼?這叫大妄語。
大妄語罪過,拔舌地獄,蕅益大師知道。你看,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,趕快去退比丘戒。退戒很容易,在佛菩薩面前說明,「我做不到,我退戒」,戒就退掉。蕅益大師一生持沙彌戒、菩薩戒,他很多著作題名菩薩戒沙彌。因為老師稱沙彌,他的學生不敢稱沙彌。成時法師也了不起,蕅益大師的傳人,蕅益大師的著作全部是他整理出版的,留傳給後世。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,優婆塞是在家居士,他是「我是出家的居士」,不敢稱沙彌。這都是什麼?知道自己的本分,我在什麼地位上,清清楚楚,不敢越軌。他懂得,他明瞭,自己是什麼身分清清楚楚,我們自己的身分。民國初年,弘一大師研究戒律的,他老人家自稱出家優婆塞,不敢稱沙彌。為什麼?沙彌十戒、二十四門威儀做不到。
文摘恭錄 —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十六集) 2012/11/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0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