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12日 星期六

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B

 

我跟章嘉大師,大師重視戒律,提醒我幾十次之多,當時都沒有在意。等他老人家圓寂,我認真反省。我在他的火化場搭了個茅蓬,茅蓬是甘珠搭的,很大的帳篷,裡面住十幾個人,我也參加在其中。我住了三天,認真反省,我跟大師三年,他教了些什麼?我學到些什麼?這一反省,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這句話他跟我講了幾十次,所以印象非常深刻,從來沒有留意過、認真反省他為什麼說這句話說得那麼多。他又告訴我,「佛法重實質,不重形式」。形式上,那種傳三皈五戒、三壇大戒,那是形式。形式是宣揚佛教的舞台表演,但是最重要是實質,你是不是真的得戒了,傳戒的老師是不是真的把戒體傳授給你了。如果只是舞台上做形式、做表演,那就另當別論。實質是什麼?我學一條,我把這一條真做到了,你雖然沒有經過這個形式,佛菩薩承認你。他教我一條一條的學。

 

形式也不能不要,沒有形式,別人譏嫌你,你沒有受過戒,這是譏嫌。其實世間人根本就不懂骨子裡頭的道理,世間人不承認,佛菩薩承認。你能夠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開慧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你成佛了。

 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

 


 

 

實質是什麼?我學一條,我把這一條真做到了,你雖然沒有經過這個形式,佛菩薩承認你。他教我一條一條的學。形式也不能不要,沒有形式,別人譏嫌你,你沒有受過戒,這是譏嫌。其實世間人根本就不懂骨子裡頭的道理,世間人不承認,佛菩薩承認。你能夠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開慧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你成佛了。

 

我們看惠能大師,他給我們表演的樣子,他大徹大悟沒有任何儀式,也沒受戒,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。十五年之後,遇到印宗法師在光孝寺講經,風動幡動這個故事,是印宗法師講《涅槃經》。這一發現,惠能大師在下面聽經,知道之後,印宗給惠能大師剃度,取得出家身分,同時也受了戒。所以你看,他得到衣缽之後,十五年之後再做這個儀式。但是在沒有做這個儀式之前,無盡藏比丘尼得度了,惠明法師得度了,這都在他之前的,都明心見性了,那是實質。所以佛法重實質,不重形式。

 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

 

 

 


我們看看世尊當年在世示現的八相成道,從這個當中就能體會得到,佛法是搞真的,不是搞假的,對假的不重視。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常寂光,真正學佛是以這個為目標、以這個為方向。所以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因為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達到無上正等正覺。方法就是放下。千經萬論,八萬四千法門,總的來說,放下,放下就是,什麼都要放下。自己成就提升,隨緣,教化眾生也是隨緣,沒有絲毫執著。像我們這個環境、這種習氣,這讀書人,讀書人有讀書人的習氣,喜歡廣學多聞,這個毛病很嚴重。廣學多聞,路就很長、很遙遠,要很有耐心,要很有很好的把持。最重要的,古人尋求老師,不以戒律為標準,以見解為標準,正知正見。他雖然在戒律上好像沒有遵守,很隨便,知見是正,這個人就是老師、善知識。如果戒律非常嚴格,知見有問題,這不是善知識,這不能親近他。這個道理、這樁事情,要認識得很清楚。

 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

 

 

 

 

我們的正知正見從哪裡來?從經典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經典。經典依靠一部就夠了,今天我們所選擇的就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它所講的道理清楚,它所說的方法能記住,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,我們最近二、三十年所說的都用《無量壽經》經題,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這是菩提心。要用清淨平等覺對自己,這叫深心,用慈悲心對一切眾生。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是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、最好的典型,我們要記住。他的榜樣就是教我們怎樣遠離一切障礙菩提心法,也就是教導我們遠離貪瞋痴慢疑,引導我們回歸常寂光。常寂光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三德,法身、解脫、般若,自性本具的。這個東西發顯出來得大自在,這真的不是假的,能解決世出世間一切疑難雜症,沒有不能解決的,無需要廣學多聞,完全用自性的智慧、德相。我們要肯定自己是凡夫,不敢傲慢。不但是凡夫,凡夫裡面下下根,下凡,把自己傲慢、嫉妒這些嚴重的障礙,把它洗刷乾淨。知道求善知識,沒有善知識,我們不能成就。

 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

 

 

 

知道求善知識,沒有善知識,我們不能成就。善知識是誰?善知識是阿彌陀佛,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善知識,最殊勝的善知識,我們求他。他沒有妄想,他沒有雜念,他沒有偏愛,他沒有煩惱、沒有習氣,最能夠信得過的。我們對他不能有絲毫疑慮,這是一個最可靠的人,你相信他肯定不錯。這部經從頭至尾就是介紹他,讀經就是親近阿彌陀佛,就是認識阿彌陀佛,了解極樂世界。念多了,很熟,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,自然就去了。去不了,對極樂世界生疏,對這個娑婆世界他很熟,他留戀這個地方,這就去不了。我們必須把它顛倒過來,希望對這個世界陌生,對這個世界我們跟它遠離,不看它,不聽它的,不接觸。每天讀經、聽經,跟大家在一起分享,跟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。確確實實,我們的大殿在哪裡?大殿就是我們的心,大殿裡頭只供一尊阿彌陀佛,念茲在茲。常常提醒自己,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」,對這樁事情應當是分秒必爭,別的事萬緣放下,哪有時間搞六道輪迴事!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不多,這個世界不是我們久居之地,我們在這裡不能得無量壽。時時刻刻有我要離開的心,歡歡喜喜的離開,歡歡喜喜的生極樂世界,一定親近阿彌陀佛。

 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

 

 

 

 

「親聞佛訓」,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沒中斷過,一切時、一切處你都能聽到佛的法音。而佛所說的就是對你一個人講的,佛有這個能力,專對你的煩惱習氣,誰聽就是對誰講的。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每個人根性不一樣,每個人聽到的不一樣,叫真有受用。「無退轉故」,這個世界有退轉,極樂世界沒有退轉。這個不退轉是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,他幫助我們,讓我們能夠得到不退轉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六集)  2012/11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026